
一条群消息弹出炒股公司,让周松平静的生活泛起涟漪。
“前天上午,我在学员群里看到自己入围金冰镐奖的消息。”10月15日,周松平静地向记者说,仿佛在叙述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。这位在成都生活了整整10年的宜宾青年,从对攀登一无所知的大学生,成长为如今站上全球登山界最高奖项候选舞台的攀登者。
▲周松在攀登途中
2025年金冰镐奖(Piolets d’Or)入围名单近日公布,中国共有9座山峰、10项攀登、14名攀登者入围,入选数量创历史之最。而周松与搭档张清伟完成的四姑娘山幺妹峰北壁国人首登,尤为引人注目。值得一提的是,其中近半数入围者长期在成都工作、生活、训练。
创办于1991年的金冰镐奖素有“登山界的奥斯卡”之称,旨在表彰在探索精神、技术水平与环保理念上均达到顶尖标准的阿尔卑斯式攀登。本届奖项将于12月9日至12日在意大利特伦蒂诺省圣马蒂诺·迪卡斯特罗扎举行颁奖典礼,中国攀登者在这一国际顶级奖项中的集体亮相,标志着我国高水平登山正逐渐走向世界舞台中心。
展开剩余81%成都十年:
从小白到世界级攀登者的蜕变
雨过天晴后,成都人的朋友圈常被一座雪山的倩影刷屏——四姑娘山幺妹峰。周松也不例外,他会在这样的日子里,像许多成都攀登者一样,抬头西望,寻找那座海拔6247.8米的山峰。周松与幺妹峰的缘分,始于一次后勤保障工作。
“最早接触幺妹峰是2021年,当时是跟着师兄刘峻甫他们去爬,我负责后勤保障。”周松回忆道。那时的他不会想到,几年后自己不仅登顶了这座“蜀山之后”,更开辟了一条全新路线并入围金冰镐奖。
幺妹峰被誉为“蜀山之后”,其优美的金字塔造型和陡峭的岩壁一直吸引着全球顶尖攀登者。2002年4月,英国传奇登山家米克·福勒与搭档保罗·拉姆斯登在幺妹峰北壁开辟出“梦幻之路”路线,并荣获当年的金冰镐奖。
▲幺妹峰北壁
“每次从猫鼻梁(观景台)经过时,远远看到那个几乎垂直的壁面,顶上覆盖着积雪,内心总会产生疑问:这真的能爬上去吗?”周松描述着仰望幺妹峰的感受。2024年11月,他与搭档张清伟用行动回答了这个问题。
他们选择的北壁路线堪称挑战极限。“当攻克所有难点,距离顶峰只剩三四段绳距时,我们知道最难的部分已经过去了。”周松表示,那一刻的释然,远比登顶时的喜悦更加深刻。被《中国国家地理》评价为“足以媲美欧洲三大北壁”的幺妹峰北壁,20多年来仅有法国队与俄罗斯队成功从北壁登顶,周松和张清伟用时8天8夜最终完成。
“成都见证了我从攀登小白,到与全世界顶尖攀登者同场竞技的全过程。”周松感慨道。2015年他来到成都读书,之后在领攀登山培训机构实习、工作,这座城市见证了他的每一步成长。
已在成都安家的周松,对这座城市的包容感触尤深。“它容得下刚毕业、口袋空空的学生,也托得住你大大小小的梦想。”他说,“家人只交代一句话:不管干什么,我们都支持,但记得——平安回家。”
双星闪耀:
成都成为攀登人才的摇篮
“名单公布后,我们正在安排宣传事宜,学校也准备好好报道这一喜讯。”四川旅游学院运动与休闲学院副教授、户外教研室主任冯勇难掩喜悦之情。令他特别自豪的是,本次入围的两名攀登者周松和刘峻甫都曾是他的学生。
“一下入围两个,这在我们学校历史上还是第一次。”冯勇表示,“这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荣誉,更是成都户外运动人才培养成果的集中体现。”
周松和刘峻甫的成长轨迹,堪称成都户外运动发展的缩影。冯勇分析认为,中国攀登者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频频亮相,背后有着多重因素。“首先肯定是参与人群的扩大,关注的人多了,慢慢就形成了良性循环。”
商业品牌的推动也不可忽视。“职业攀登者背后的品牌做了大量支持工作。品牌通过签约运动员,为他们提供攀登和生活补助,这使得攀登者能够更专注于技术提升。”冯勇补充道。
从地理环境看,成都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。四川省登山户外运动协会秘书长高敏指出:“成都位于中国地形第一、二级阶梯交界处,被雪山环抱,市域内形成了平原、丘陵、高山各占三分之一的地貌格局,非常适合开展各类户外运动。”
“全省现有可攀登雪山80座,从适合初学者的5000米级山峰,到海拔超过6000米的技术型山峰,资源非常丰富。”高敏说,便捷的交通和完善的配套设施,使成都成为攀登者理想的“大本营”。
成都的包容性与休闲文化,为攀登者提供了独特的成长环境。“这座城市的包容性很强,户外氛围不是一天形成的。”冯勇认为,“成都有着丰富的户外资源和浓厚的户外氛围,户外运动及相关产行业发展十分成熟。”
在周松看来,成都最大的魅力在于“它是距离雪峰最近的大城市”。“这里聚集了很多有实力的攀登者,能够与他们近距离交流学习,这种聚集效应是其他城市难以比拟的。”
新路线命名为“悟”:
在极限探索与安全回归间平衡
在户外攀登界,线路命名权一般属于开线者或首攀者。周松与搭档将幺妹峰北壁的新路线命名为“悟”。一个“悟”字,涵盖了他和搭档对攀登、对自然、对生活的理解。
“这条路线对我们来说意义非凡。”周松解释道,“在上面的8天8夜里,我们经历过冲突,也有感悟,从中学习到很多东西。”路线名称“悟”,恰如其分地概括了这次攀登的精神内核。
攀登过程中,最考验决策能力的时刻出现在一个仰角处。“我和搭档商定,如果第二天能突破这个难点就继续,否则就下撤。”周松回忆道。这种对风险的理性把控,体现了新一代攀登者的成熟。
▲周松与搭档张清伟
“攀登的目的不是获奖,而是享受过程并安全返回。”周松强调,过于功利的目标会形成心理负担,在风险过高时可能导致冒险行为。即使在攀登最紧张的时刻,周松也会思考生活与家庭的平衡。“在山上,休息时就会想念家人。他们虽然不了解攀登的具体风险,但始终叮嘱我要‘安全回家’。”
冯勇认为,目前,国内的攀登文化需要进一步加强建设。“安全和环保是最重要的。不管是顶尖攀登还是大众参与,我们首先要形成良好的探险文化。”
高敏也指出行业发展中的挑战:“近年来频发的登山安全事故为行业敲响警钟。当前存在部分俱乐部缺乏专业资质、向导能力参差不齐、登山者安全意识不足等问题。”他特别提醒爱好者要根据自身能力选择适合的山峰炒股公司,选择俱乐部时注意审核资质,“确保俱乐部及向导拥有相应的资质证书”。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新闻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